2)第230章 不知道该向谁抗议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西梧州,孙中山等人得知清帝退位,欣喜若狂。

  经过商议后,孙中山决定去北京参加政府筹备会议,虽然没人邀请他,但他认为应该为新中华尽一份力。

  于是,孙中山携胡汉民、廖仲恺、宋教仁等十多人北上,大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准备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留下陈其美、黄兴等人,管理根据地的军政事务。

  1905年11月5日,一艘从日本驶来的船只在天津靠岸,32岁的梁启超轻便地跃上码头,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七年后,他终于回到了中国。

  梁启超身体虽然轻便,头脑可有点迷惑。

  1898年12月,他在横滨创办《清议报》,鼓吹“斥后保皇”,为改良活动摇旗呐喊,竭力宣扬“光绪圣德”。

  1902年2月,梁启超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改良主张,与以前不同的是,迫于形势,他已放弃“保皇”口号,而代之以“新民”之说。

  到今年,梁启超的思想又有变化,坚持“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但他的皇帝却下了退位诏书,中国要施行共和了,在日本看到报纸的梁启超,匆匆乘船赶回中国。

  而在前一天,保皇党干将康有为已经抵达京师。

  此时,曾经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斥责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的章太炎,也到了京师。

  1905年11月上旬,持各种思想的中国先锋人物、士绅名流,以及各地督抚大员纷纷到京。京师变的纷繁热闹起来。

  忠义军入城的时候,对大英帝国的挑衅无礼行为,彻底激怒了英国公使萨道义。

  萨道义在忠义军部队离开东郊民巷后,立即召集各国公使开会,准备联合抗议和谴责忠义军的举动,并讨论制裁措施。

  如果忠义军将炮口对准各国使馆,各国可以联合行动,但忠义军明显是针对英国而来,相比之下,对己国也算不上什么冒犯,所以,萨道义的联合制裁提议,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相应。

  鉴于只有英国遭到的挑衅最为严重,大家乐得看看日不落帝国自己处理。

  见其他列强公使并不支援自己,这让萨道义更为愤慨。

  更气闷的是,他居然不知道该向谁抗议,向清廷?抗议不着啊,他们是忠义军要推翻的对象。

  向袁世凯的北洋抗议?也不靠谱,袁世凯此时的名义,是清廷的军机大臣。

  向忠义军抗议?只会让那些土匪笑话。

  郁闷的英国公使只好召开新闻发布会,再次放出狠话,威胁这威胁那,可是,上次的威胁好像没什么效果。

  萨道义知道国内不可能因此派部队过来,所以也没有向国内汇报,那显得他这个公使失去了对中国局势的控制,显得非常无能。

  清廷退位诏书发布,任命袁世凯为临时执政、组织政府,这回萨道义找到抗议的对象了,他当即派人给袁世凯送去了大英帝国最强烈的抗议,以及各种制裁威胁。

  按照以前萨道义和袁世凯的关系,私底下定会约见面谈一谈的。

  但上次萨道义公开通电威胁时候,一是没有知会老袁,二是老袁派唐绍仪来,萨道义避而不见,彼此关系有些紧张。

  以萨道义的判断,大英帝国的制裁威胁递过去之后,袁世凯应该亲自来拜会的,那样他可以和对方一起,商议对付忠义军的办法。

  但袁世凯接到抗议和威胁制裁的文书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