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0章 跳反的意大利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岸的巴因西扎高地,和卡尔索高地,修建了坚固的防御阵地。

  由于地形的原因,意大利军队只能围绕着伊松佐河,及阿尔卑斯山展开进攻。尽管奥匈帝国只能在这条防线上部署10万左右的军队,但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是有一战的能力。

  而在阿尔卑斯地区,奥匈帝国精锐的山地部队阿尔卑斯军负责守卫,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居高临下,占据优势。

  面对欧洲战场上五个主要参战国中、最弱的奥匈军队,意大利以数倍的兵力轮番发起进攻,但在面对拥有极佳防守优势的防线面前,意大利损失惨重。

  过去一年,意大利发起了八次进攻,伤亡高达60多万人,伤亡惨重,士气低落。

  这个可怜又可笑的国家,在知道美国加入协约国后,对德宣战,派了五万部队到法国,参与索姆河战役。

  意大利有没有无所谓,对于英法来说,美国替换沙俄,再好没有,沙俄只能在东线牵制同盟国,但其虚弱的国力和兵力,只能不断败退,美国就不同了,美国国力军力,均极为强大。

  德军在凡尔登方向的进攻,给法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法国已在此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力量。

  因此,对于协约国来说,必须在其他方面打出去,以进攻来牵制德军,才能减轻凡尔登的压力,转危为安。

  美国加入后,原定的索姆河战役目标,在战前也就改为实施反攻。

  德军在索姆河防线最前沿的是第2集团军。自从西线陷入堑壕战僵局以来,在这一方向上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战斗,因此德军有两年多的充裕时间加强防御。

  他们精心选择地形,构筑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德军第2集团军的防御体系由3个阵地组成。第一阵地给深约1000米,包括3条堑壕以及支撑点、交通壕和混凝土掩蔽部。

  第二阵地在第一阵地后3~4公里,有2条堑壕和支撑点。第一、二阵地之间有一个中间阵地,第二阵地后面3公里处是第3阵地,整个防御体系纵深7~8公里。

  德军还构筑了深达40英尺的地下坑道网,其地下工事的出入口都隐蔽在村庄和附近的树林中,难以被敌人发现。德军的整个阵地从低到高修筑在山坡上,对英法军的行动一览无余。

  工事内配备完善,有野战厨房、洗衣房、战地医院等,储备了丰富的弹药和食品。坑道网内采用电灯照明,由专用的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

  石灰岩下深深的地下掩蔽部,纵横交错的铁桩和带刺铁丝网组成的障碍、地下室、地下单人掩体和通道,这一切使索姆河地段成为“世界上最坚固和最完备的防御工事”之一。

  在德军防御阵地对面,英法军秘密地进行了五个多月的战役准备。他们的进攻出发阵地虽然也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