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一章:汉王造反,一出闹剧_朱棣重生土木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在路上,朱瞻墡就知道,皇帝这么久没管自己,忽然传旨召见,肯定是没什么好事儿。

  这次在河南定点复行折亩法,可谓是近期的头等大事,牵扯的不只是河南,京城也要受波及。

  其余运河流经的省份,也都会密切关注河南,如果商辂和卢忠失败了,以后折亩法就会成为大明的一个历史词汇。

  可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两个青史留名还是其次,对大明的土地兼并情况,也会起到十分显着的改善效果。

  以后哪个地方再发水灾,哪个地方就也有被重来一遍的风险,这对地主阶级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谁能受得了,自己名下的土地动不动就被重新算一遍?

  朱瞻墡几乎猜到,皇帝正是为此事,作为宗亲目前的实质性魁首,他自然明白这对皇帝的重要性。

  “回陛下,臣以为,宗亲对此应起带头作用,朝廷对就藩于开封府的周王一系,应当予以宽慰,对河南其余就藩的藩王,应当敕令其遵行朝廷诏命。”

  “至于带头挑拨闹事的赵王……”

  听到这,朱棣抬起头,奇怪道:“等等,赵王?赵王一系,是什么时候到河南就藩的?”

  朱瞻墡说道:“赵王一系,是由洪熙元年赵简王朱高燧就藩彰德府开始,如今的赵王,是其子朱瞻塙。”

  “啊,已经去世了啊……”朱棣神情有些哀痛,缓缓放下朱笔,问道:“赵简王,是怎么去世的?”

  “回陛下,是寿终正寝。”朱瞻墡回完话,也很是觉得奇怪,问道:“陛下为何对赵王一系如此关注?”

  听到赵王是寿终正寝,朱棣没由来的松了口气,犹豫半晌,问道:“那…汉王一系,现在如何了,可是已经就藩?”

  朱瞻墡很是奇怪,但见到皇帝没回,也就不再追问。

  但他听见朱棣这一番询问,却还是很吃惊,说道:“陛下难道不知道,汉王一系由于在宣德时谋反,已被诛杀殆尽了吗?”

  “什么!?”朱棣拍桉而起,忽又目光涣散,缓缓坐下,喃喃自语:“谋反,你为什么非要谋反?”

  “这皇位,难道就比亲情更重要吗!”

  朱棣转过身来,凝眸看着自己坐下的御座,再度起身,然后一脚踹了上去,将御座踹翻,滚落下阶。

  “陛下!”

  “陛下息怒!”

  朱瞻墡还以为皇帝是因为初次听说汉王朱高煦谋反给气的,虽然没听懂刚才一番话是在讲什么,现在也顾不上这许多,连忙劝慰:

  “陛下,汉王谋反之事天下人人皆知,不过是一场滑稽的闹剧而已,得幸宣宗皇帝圣明勇武,旦夕平定,陛下不至于如此动怒。”

  “闹剧?”

  朱棣走在暖阁内,来回踱步,道:“汉王作战勇勐,怎么会是闹剧?你告诉朕,你仔细的告诉朕,汉王是怎么谋反的,又是怎么变成闹剧的?”

  朱瞻墡实在是不懂,怎么皇帝对朱高煦这么感兴趣?

  “回陛下,其实汉王在太宗靖难以前,便在北平骄狂不法,不只是地方的官吏、百姓,连宗亲之中,对他也颇有微词。”

  “永乐二十二年,太宗文皇帝病逝榆木川,汉王竟然给在南京监国的臣写了一封信,要臣助他夺位,事成之后,与臣平分天下。”

  “臣当时就想,如汉王那种人,只会打打杀杀,又岂懂治国谋臣之道,便将他严厉斥责,后来也并未将此事报知仁宗。”

  “谁想,朱高煦屡教不改,竟又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

  听到这里,朱棣摇了摇头,说道:“若朕所料不错,张辅把他告发了吧?”

  朱瞻墡一愣,笑道:“陛下聪慧绝顶,正是如此!其实不仅张辅,许多宗亲也都接到汉王企图谋反的密信,大都未做回复,将之告发。”

  “但宣宗大仁大德,并未据此处理,反而将这些密信全部烧毁,对汉王一再退让。”

  朱棣听到这些,大致已经猜到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了,心性平稳下来,来到窗檐边站着,望向窗外夕阳。

  半晌,问道:“后来呢?”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