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章 姐妹二人的对话_从绣春刀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冠以姓氏,称某氏,或加上夫家的姓氏,某某氏。

  而另一种,便是大户人家、官家千金,书香门第之类的人家的女儿,她们通常都有自己的姓和名。

  同时,也会起一个小名。

  比如一代女皇,媚娘就是她的小名。

  但是,这样的小名外人就不能乱叫了,要么是长辈,要么是情侣之间。

  盼儿听起来像是小名,但却也是她的大名,姓赵,名盼儿。

  民间女子用盼儿、招弟、招娣之类为名的比比皆是,算是讨个口彩,希望以后能够生个儿子。

  民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是有户人家生了个女儿,起名“招弟”,希望下一胎生个儿子。

  结果,第二胎还是女儿,于是起名“再招”。

  没料,第三胎还是女儿,一怒之下,起名“继续招”、

  第四胎……

  男人绝望了,干脆起名为“绝招。”

  很多现代人总认为古人愚昧,重男轻女,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甚至是偏激的看法。

  特别是农村,为什么人们希望生儿子?说来说去都是为了生存,为了劳动力,为了人丁兴旺。

  家中没有男丁,基本上就是被人欺负的命。

  言归正传。

  赵盼儿笑了笑:“无妨的,三娘说得对,许公子没有必要这般客套,叫我盼儿就好。”

  “好吧,那以后叫你盼儿,你们也不必那般客气,许公子来许公子去,叫我长安。”

  “哦?长安?”

  许长安笑了知:“长安是我的名字,不是那个长安城。”

  三娘点了点头:“嗯,别说,长安用来做名字挺好,长命百岁,平平安安,好彩头。”

  “承三娘吉言。”

  烤干了衣服之后,茶也沏好了。

  “哟,茶百戏?”

  所谓茶百戏,乃是民间传承的一种古老的点茶手法,也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

  其特点是仅用茶水,不用其它的原料也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桉。

  茶百戏乃是在点茶的基础上,用清水画画的艺术,茶汤中图桉的形成与点茶时茶汤的泡沫有着密切的关系。

  茶百戏可以使点茶形成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等等。

  让人既能品茶,又能欣赏丹青之道。

  不过,因其手法很复杂、很繁琐,而且还得有着相当的丹青水准,所以茶百戏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同时,也不是一般茶客能消费的。

  赵盼儿笑了笑道:“是啊,反正也没客人来,闲着也是闲着。”

  “不错不错……”

  许长安低头闻了闻,不由赞叹了一声。

  正品着茶,没想到,又有一辆马车驶到了茶铺门口。

  “哟,看来不止我一个客人,这么大的雨还是有人来喝茶。”许长安笑了笑。

  三娘抬眼看了看,奇道:“不是客人,是引章的马车。”

  她口中的引章,全名宋引章,乃是钱塘乐工,也是属于教坊司的姑娘,以前赵盼儿尚未脱籍时,二人同在教坊司,同病相怜,感情亲如姐妹。

  赵盼儿脱籍之后,对宋引章的触动相当大。

  她也一心想着脱籍,为此苦练琵琶,最终成为钱塘有名的琵琶高手,被公认为钱塘第一。

  教坊司的姑娘想要出名,不仅仅需要绝美的容貌,更需要出众的才艺。

  一旦有了名气,那些权贵弟子便会趋之若鹜。

  宋引章想着能结识一个真心喜欢她的权贵弟子,那样她便有机会脱籍,堂堂正正嫁人。

  教坊司的姑娘脱籍不像青楼女子那样,只要有钱便能赎身,需得经过当地官府甚至是通过刑部批文方才能够脱籍。

  毕竟她们大多都是犯官的家卷,是戴罪之身。

  “引章?这么大的雨她跑来做什么?”

  赵盼儿一脸疑惑地自语了一句。

  “盼儿姐……”

  另一边,宋引章已经撑着伞下了马车,并快步跑进了茶铺。

  “咦?还有客人呀?”

  见有客人在,宋引章似乎有些惊讶。

  她本来以为这么大的雨不会有客人,没想到还真有。

  ……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