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下一盘大棋的赵官家(第三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克己复礼,不要贪图享乐。

  程颐是想用自己的思想来约束日益膨胀的君王和士大夫阶层,而不是贫民阶层。

  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提出来的这种思想。

  他的主要核心是对上位权的一种制衡。

  这思想好不好?

  好啊!

  对公权的制衡绝对是好的。

  可问题是,儒生总奢望用道德来制衡人的行为。

  这样发展到了明朝,理学极端化,士大夫直接拿道德当武器。

  嘴里说的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赵谌蠢不蠢?

  不蠢!

  他只是轴而已。

  新学的思想更加开阔,赵宁在新学里已经指出,制衡官僚腐败的是以报社为首的舆论权,它代表着百姓。

  当然,赵宁并没有否认理学的观点,宋代的理学,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理学,还是很健康的。

  赵宁有些恼怒的是,太子只谈道德,不谈权力制度的制衡之术。

  权力制度的制衡是阳谋,身为帝王,还要懂得人心、人性。

  这些赵宁在赵谌身上都没有看到闪光点。

  甚至柔嘉都比赵谌还聪慧许多。

  很多时候,教育是一方面,天性是另一方面。

  赵宁不可谓不重视赵谌的教育。

  “那新学呢,太子似乎读了新学?”

  “太子殿下自然是读了新学。”

  “为何朕问他新学之事,却一直跟朕说理学?”

  “读了新学,背下来了,未必就能领悟。”

  人和人确实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吃苹果,有人喜欢吃榴莲。

  不是赵谌不能领悟,是他更喜欢理学,而排斥新学。

  人与人的思想也大有不同,就像桑弘羊和儒生的辩论,桑弘羊一直在说利用盐铁解决国库问题,而儒生一直在谈道德问题。

  双方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赵宁沉思片刻,才说道:“你以后多多跟太子讲解新学。”

  “是。”

  “朕知你很辛苦,又要教太子,又要教新官学。”

  “臣只是尽绵薄之力。”

  “先生退下吧。”

  “臣告退。”

  罗从彦刚出去,一份从洛京的奏札就递到了赵宁面前。

  竟然是河南府知府王守德写的,而且是与太子有关,他以国朝近日事务繁多、任重道远为由,希望陛下能让太子参与政务。

  河南府知府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河南府的中心是西京洛阳,河南府只比开封府低一点,河南府知府相当于侍郎,副部级的官员。

  理论上与吏部侍郎李纯佑是同级别,只是权力没有李纯佑广。

  这要是换做以前的大宋皇帝,倒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大宋畅所欲言,甚至会赞扬王守德直谏。

  可如今,赵宁却闻到了一些阴谋的味道。

  刚刚发生了两起针对朝廷的事,两个尚书受伤。

  一起是嵩阳书院学生所为,一起发生在洛阳。

  现在洛阳的官员又上奏疏谈论储君培养一事。

  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要结成太子党?

  是要从太子入手,跟朕玩迂回战术?

  “去,传高俅。”

  高俅刚吃完午饭,准备趁着午休的空档去南城找王寡妇谈谈人生,左脚刚踏出去,就接到了赵官家宣召的消息。

  狗日的!还让不让人有私生活了!

  老子一把年纪了,能快活的时间不多了,这皇帝没事就宣召,没事就宣召!

  烦死了!

  传话的内侍说道:“高太尉,陛下等得急。”

  高俅脸上绽放出笑容来:“好的,我这就去。”

  高俅屁颠屁颠又到了文德殿。

  “河南府知府王守德,这个人如何?”

  高俅愣了一下,说道:“此人倒是在洛京名声显赫,多次在嵩阳书院讲学,被认为是洛京清流派人物。”

  “给朕好好查查。”

  “是。”

  “退下吧。”

  高俅一听这么快就结束了,立刻撒腿就往城南跑:王妹妹,我来了!

  此时,在文德殿的赵宁拿着王守德的奏札,同意了他的请求:让太子参政!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