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4章 解开铁禁(第二更)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太清楚,只是听了一些闲言碎语。”

  “蔡相公认为战争真的结束了吗?”

  “臣不敢断言。”

  “你大可直说。”

  “臣以为,若是两国有深度地商贸往来,金人恐怕也不愿意再打仗了,宋金的关系会像宋辽那样。”

  “此乃大谬!”赵宁倒是也不生气,“金人狼子野心,吴玠前天给朕的奏札就说了,代州一带有金军出没,他们隐蔽得非常巧妙,金人是在麻痹我们,若是我们信以为真,会招致大祸。”

  “臣愚钝。”

  赵宁又说道:“国朝用铁所需日益增多,这件事就按照赵相公所言,对铁的禁榷做改制吧。”

  北宋的大部分铁矿都来自北方,例如邢州、磁州、兖州、徐州、威胜军是大宋朝五处大型冶铁中心,占据全国铁矿%。

  而铁矿开采是需要时间做准备的,接下来的目标显然是在南方。

  正如赵鼎所言,铁矿开采的禁令应该做调整。

  “时代变了。”赵官家最后总结道,“大宋的领地在增加,过去二十四路的管理方式,未必适合现在,想要管理空前规模的领地,必须要分权。”

  赵宁用最简单的话,定调了接下来的政治权力改制。

  以大宋朝过去的权力结构,想要扩张是根本不可能的。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见赵官家似乎不想再多聊,众人也就此作罢。

  无论的安南都护府的建立,还是交州民政经略详论,赵宁都不想过多去问了。

  大方向既然都定好了,自然是政事堂的事。

  其余人都退下了,秦桧留在文德殿。

  “淮东和江东如何?”赵宁问道。

  “回禀陛下,一切都安排妥当了。”秦桧规规矩矩说道。

  “地方乡绅呢?”

  “该定罪的定罪,该发配的全部发配。”

  “那些之前罢考得如何处理了?”

  秦桧说道:“公告淮东,永不录取!”

  赵宁说道:“对读书人的处理,得用两种偏激方式才能保证社稷安稳,你这种处理方式欠妥。”

  秦桧说道:“臣愚钝。”

  赵宁说道:“你想想,国朝为何增加科考人数?”

  秦桧答道:“自然是广招天下饱读诗书之人,为陛下治理天下,以求万事太平。”

  “你只说对了其一。”赵宁说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读书人,一种是吃不上饭的流民,安史之乱的史料,你读过吗?”

  秦桧说道:“臣读过。”

  “你认为安史之乱因何而起?”

  “是安禄山狼子野心。”秦桧说道。

  “安禄山狼子野心不假。”赵宁说道,“但这天下,如安禄山一样狼子野心的人很多,为何安禄山能一呼百应?”

  “臣愚钝。”

  “因为前唐时期,有大量不得志的寒门读书人投入到安禄山麾下,有了他们的存在,安禄山才有底气造反。”赵宁言简意赅地说着,“当读书人不得志的时候,他们就会胡思乱想,在私下四处传播逆言,破坏天下的礼制和律法。”

  “陛下圣明。”

  “国朝笼络读书人,不仅仅是为了治天下,还要为将这天下最聪明的这批人笼络到官场这个牢笼里,让他们在这里患得患失,他们就不会再民间蛊惑人心,这样天下才会安稳,懂吗?”

  “陛下圣明烛照,臣受教了。”

  君臣私下说的这番话,可谓非常直接了。

  “那现在东南有一批人被你定为永不录取了,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才华,有想法,你猜他们会在民间做什么?”

  秦桧打了个寒颤,连忙说道:“他们可能会在民间蛊惑人心,甚至如同当年的方腊造反。”

  “你知道就好。”赵官家语气平静,这种平静中似乎不带任何情感,连冰冷都没有。

  “臣愚钝,臣不知该如何去处理了。”

  “要么都杀了,要么让他们到边荒去改造。”

  秦桧说道:“发配边荒,岂不是更不容易控制他们?”

  “失去了本地宗族的支持,在边荒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他们还能做什么?”

  “臣明白了,臣会按照陛下的吩咐去处理。”

  “以后记住了,读书人该如何处置,知道了吗?”

  “知道了。”秦桧想了一下说道,“南方其他各路现在需要处理吗?”

  “暂时不动。”

  “是。”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