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1 中南的潜在问题 中_迷航一六四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找,看看哪个大煤矿距离近。可看了半天,从李远山到吴建国,一个个都对着资源图稀溜溜吸冷气——最近的一处煤矿在东部的汤斯维尔,直线距离快三千公里了!这么老远,怎么运输?走船运,不过是杯水车薪。真要满足日常需求,那起码得再造上百八十艘的运输船;修铁路过去……直线距离都三千了,绕山绕水的,那不得奔四千公里?就算中南全部的钢铁全都用于修铁路,修到汤斯维尔起码也得七、八年——这绝对不是大家伙能接受得了的!

  问题陷入了僵持中。对此,大家伙讨论了一番,倒是拿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维持现状,而后尽最大努力修铁路。以中南为中心,分别向东、向西推进。预计三年之后就能修到皮尔巴拉,而皮尔巴拉北面的黑德兰港口附近就有两个小煤矿。有了这俩小煤矿,足以支撑到中南把铁路修到汤斯维尔了。总之,这主意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负砍柴工;而另外一条建议就比较有争议了……李远山指着地图说中南附近虽然没有,可海对面的荷兰人手里有啊。印尼的南苏门答腊岛可是盛产煤炭,2012年的时候年产量突破两亿吨。左右跟荷兰人有盟约在那儿,直接过去投资搞个焦炭厂,生产出来焦炭装船直接运回中南,齐活儿了。

  然后有人当即就拍了桌子,这不等于引狼入室么?中南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完全就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远离一切纷争地,外人找穿越众的麻烦那是千难万难,只有穿越众出去找别人麻烦的时候。李远山这么一搞,保不齐就有荷兰人跟着运焦炭的船抵达中南,到时候怎么处理?

  当然,这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说不怕暴露,有人坚决反对暴露。总而言之,这个问题就此僵持了下来。而一直到现在,关于钢铁产能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也没有最终拍板。

  “是挺困难的。”了解了个中缘由,于丽红也蹙起了眉头。这事儿不是她一个教导主任能解决得了的。“那耕地又是怎么回事?”

  吴建国苦笑:“还能怎么回事?地理条件决定的,到头了。”

  “到头了?”

  中南就在澳洲西北部的金湾里头。沿海地区还好说,气候相对湿润一些,有些雨林、沼泽之类的。这些花费力气改造一下,总会变成耕地。而再往内陆,那可就是热带草原与沙漠了。那地方改造成耕地是别想了,搞不好还会加速沙漠化。然后就如同后世北京一般,一换季的时候漫天的沙尘暴。

  农业组的胡飞这一年来没干成别的,粮食作物去年多大面积,今年基本保持不变。而经济作物的棉花,倒是增加上万亩的规模——干燥、日照足,也就能种棉花了。

  所以,农业方面归结起来是一个好消息与一个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