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5章 心不在焉_穿成福运小娘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饭桌前。

  这俩到现在还是发懵的。

  不是给人捎信,赚一个铜钱吗?怎么忽然就连吃饭的地儿也有了?

  理解不能啊。

  再看另一边坐着的三个……眼熟的很呐,这不是那谁谁、和那谁谁谁吗?

  人家三人虽然也衣衫褴褛,却俨然有了改头换面的感觉。不但手脸是干净的,连脖根儿后也露出了本来肤色,头发都有了些光泽。

  若再换身衣裳,这三人就真的脱胎换骨了啊!

  再联想到院子里晾晒的那许多大小不等的衣物……

  不会吧?

  两个孩子的眼睛都是直的。

  宝根三人坐在饭桌前,面对两个后来者,又是雀跃又是得意。

  石头还疑似咽了咽口水。

  他和省心一早就来了,没来得及吃东西。到了之后又忙了整个上午,着实饿了。

  原本挨饿不算什么,但他们烧水时进出厨房,看到陈嬷嬷和秀春几人熬菜的熬菜,捏窝头的捏窝头,早就馋着吃这顿好的了。

  五个孩子坐了一张桌子,是陈嬷嬷给盛的饭。

  每人一碗热腾腾的炖菜,没多少油水,但分量十足。

  每碗炖菜配两个窝头。

  宝根几人虽不会嫌少,却下意识瞄了瞄成年人那一桌。

  那桌人也是一人一碗炖菜,但桌子中间还放了一个汤盆、和一个笸箩。汤盆里是同样的炖菜,笸箩里则是堆了杂面窝头。

  很显然,那一桌的人吃完了还能再添饭。

  陈嬷嬷注意到他们的眼神,却像什么事儿没有一样解释道:“不知道你们的饭量多少,这两日先控制着些。主要是怕你们不知轻重,吃的肚子不舒服。等过几日习惯了,便也能如其他人一样随便进食。”

  五个孩子猛点头,也不知是否明白了陈嬷嬷的意思。

  但他们点头也的确是发自内心的。

  每顿饭能有一碗热汤热菜,再配两个软乎乎的窝窝头,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哪里还需要什么解释。

  眼巴巴看着顾天成那边动了筷子,陈嬷嬷也点了头,宝根几人才闷头,唏哩呼噜的吃了起来。

  吃饭时,袁冬初和秀春、小翠才出现在饭厅。

  顾天成没做特意介绍,袁冬初则冲着侯平几人点了点头,便和秀春等人一起,径自坐在角落安置的一张桌旁。

  袁冬初几人也是一样的午饭。

  这个院子里,只有宝根娘的饭和他们不一样,是熬得浓浓的米粥,配了些炖菜,已经用过了。

  投递行后院不算大,一下子多出来十几个人,很紧巴了。把杂物间和库房都腾出来,才够安置这些人。

  房间是腾出来了,但想要顺利住进去,还得下大力气收拾一番。

  至于被褥铺盖这些,徐志建议大家把自己原来的行李拿来,能拆洗的拆洗了,先暂时用着。

  实在太差、没法儿用的,再重新购置。

  接下来,还得就近再租两个房间,才能保证投递行运营,人们的正常起居也不受影响。

  吃过中饭,午休什么的暂且就不提了,先得齐心协力,把几个房间收拾的能住人才好。

  几个主事人商量之后,周山和侯平出去找人做事。

  顾天成要看看坪州码头的情况,把星辉和星耀二人都带走了。

  袁冬初和秀春、小翠担着新人的培训责任,则是留下来,重新制作识字卡片。

  经过正月十五的那番打砸,投递行纸质的东西,基本上就没留下整张的。

  各地投递行的识字卡片都有不同,因为牵扯到地名,所以需要徐志帮忙。

  几个人把桌子挪到正房檐下,根据徐志的口述,按照从东向西的方位,把一个个街巷名称记录下来。

  袁冬初这边,则是根据秀春和小翠的记录,用规整的字迹,抄录在厚实一些的纸上。

  是的,袁冬初练了近一年的毛笔字,在书写上,已经很拿得出手了。

  秀春和小翠虽然同样下了大力气,常用文字已经认得七七八八,尤其和投递行有关的、规矩章程什么的,少说也抄了几十遍,完全能做到倒背如流。

  但写字却是要功夫的,这么短的时间,写出的字能够辨认已是不易。

  这种时候,她俩只负责按照徐志的讲述,把地名草草记录下来。

  宝根和省心几个小的,本来就心痒读书识字。这时见他们这边笔墨纸张的排列开,手上的活儿都干的心不在焉。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