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八十九章 内阁_明末锦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阁这个词在后世看来好像是欧美的产物,其实内阁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制度。中国的内阁制度开始于春秋的宰相制度,最开始宰相是春秋各国国主的辅臣,负责协助国主管理国家,这些宰相当然也是贵族,大部分都是国主的亲戚。

  到了战国年代,各国之间战事频繁,战争再也不是几万人的群架,而是各国的倾国之战。为了将最后一丝国力用在战争中,各国纷纷开始变法,用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担任宰相。

  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宰相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彻底成型。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宰相虽然不再是皇帝亲戚担任,但也是大贵族才能担任。

  两汉时期,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调整的核心是,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但不同的君王有不同的特点和喜好,控制相权也就有不同的办法,因而宰相权力时而强化,时而又被弱化。

  唐朝是宰相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宰相机构之变化与宰相名称之多变均较复杂。三省制度是在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逐渐形成的,到唐朝才真正得以确立。

  宋朝正副宰相同设,多相并行,编制也不固定,目的是分散相权。北宋沿袭唐代后期制度,设置中书门下省。在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亦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后来参知政事与正宰相基本无差别,使正宰相事权更为分散。

  这时的宰相已经不是秦汉时期的一人担任,而是分为数人,这也很好理解,宰相负责全国政务,长时间操于一人之手皇帝实在不放心。

  到了明代,朱元璋是叫花子出身,打着也是驱除鞑虏的旗号,所以在朱元璋前期还是承接唐宋制度设立丞相的。不过作为权利野兽的朱元璋那里能和其他人分享权力?很快就借着胡惟庸的案子将丞相制度彻底废除。

  但是叫花子朱元璋不知道,丞相制度是皇权的补充,全国这么大,你朱元璋再厉害也不能面面俱到。朱元璋最后累得没办法,在洪武十五年,组建了秘书性质的内阁。对!这个后期发展成庞然大物的内阁正是朱元璋组建的。

  不过朱元璋也有些农民智慧,他害怕内阁再次发展成丞相,在一开始就规定内阁大学士最高只有五品,并且规定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现在的大学士只是朱元璋处理国政的秘书而已。

  朱元璋打的算盘挺好,但是他忘了他会死,而且他的接班人也没有他的精力和手段。在朱元璋死后,他的继任者一代不一代,到朱瞻基当皇帝时期,内阁制度已经发展非常完美,同时皇帝将自己的一部分君权过度给内阁,这就是票拟权。关于票拟权和批红权如何分工以前说过,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