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治河新策定_红楼之薛霸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故道的建议,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亲自巡视了黄河北宋故道的情况,愈发确定此策可行,才进了一封奏章。

  治理黄河,对每一个大一统王朝,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刘汉帝国承袭前明,设置的河道总督,官阶是正二品,与六部尚书齐平,可见对治河之事的重视程度。

  张鹏翮在河道总督任上,已经做了七八年,虽然并未彻底消除黄河水患,但也运用了多种治河新策,取得了一定的治河成效,配得上“劳苦功高”四字。

  由他进奏的治河新法,由不得永昭帝不重视。

  收到张鹏翮的奏折之后,永昭帝便与内阁诸臣,连续举行了多场座谈,却一直讨论不出一个结果。

  张鹏翮的奏折中,虽然把治河新策的利弊,尽可能地讲述浅显易懂,但是一封奏折的内容毕竟有限,永昭帝和内阁诸臣,无法从中准确把握新策的方方面面,不好贸然做决定。

  治理黄河非同小可,任何一个决定,关系到的都是黄河下游的数省百姓,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最终,还是决定把张鹏翮召进京来,亲自面奏。

  如此一来,薛蟠在六月份,进京途中,途径淮安,拜见张鹏翮的时候,提出的建议,才拖到九月中旬,仍尚未获得朝廷认可。

  这本就是封建时代的办事效率,薛蟠对此已经习惯了。

  今日张鹏翮刚一进京,便被永昭帝宣入宫中,与朝中一众重臣,一起举行闭门会议,探讨治河新策的可行性。

  张鹏翮在进过奏折之后,并没有干等着,而是继续考察,这个时候,对薛蟠提出的治河新策,已经成竹在胸。

  在闭门会议上,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征服了永昭帝和诸臣,把治河新策推到了获准的边缘。

  仅剩的困难,就是治河费用从哪里来。

  今年,北方各省依然灾害不绝、旱涝不定,江南各省虽然又是一个丰收年景,但是收上来的赋税,并不比前几年多多少。

  只是因为薛蟠在扬州,抄没了八大盐商的家产,光是现银,就抄了两三千万两,还有价值四五千万两的田产,正在陆续售卖,所得银钱也会陆续收入国库。

  多了这一笔意外之财,朝廷今年的日子,才好过了一些,可以把之前落下的亏空,弥补上一些。

  不过,多出来的意外之财,如今已经被瓜分殆尽。

  而张鹏翮在治河新策中,估算出的工程总费用,至少也需要三千万两银子!

  往年,朝廷在黄河治理上,一直采取的是小修小补,哪里决堤修哪里的策略,每年的治河费用,基本上控制在一百万两左右。

  只有在水患实在严重的情况下,才会追加费用,但是最多的一年,也超不过两百万两。

  张鹏翮提出的治河新策中,预估的工程工期,是十年,也就是说,每年至少需要花费三百万两。

  这笔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