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三章 跷_随身空间在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浮上心头。

  太像了,这舞鞋实在是太像了。

  当她站在三尺戏台上的时候,也曾经把一双硬质的特殊舞鞋层层缠绕地绑在脚上。

  只是那不叫足尖鞋,而叫做“跷”。

  戏曲舞台上的“跷”和传统意义上的“高跷”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京剧的“跷”是一种模拟缠足女性三寸金莲的道具。

  这是旧时候旦角儿演员的必修课,学习的过程可谓如经炼狱,由于学习的过程实在是过分痛苦,这项残酷的技艺已经渐渐走向废除了,现在这个时代京剧本就式微,能够踩跷的旦角儿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许春秋微微一笑:“这鞋子和京剧里的跷功鞋还挺像的。”

  “跷功?”

  谭楚音无意识地重复了半句,她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在什么地方听到过。

  好像是有人将这项技艺称之为……东方的芭蕾?

  她回想到这里,再一次看向许春秋的眼神中则是多了几分钦佩的意味。

  跷功被称之为“东方芭蕾”并非浪得虚名,表演跷功的演员通常采用足尖斜立于地的状态在舞台上行走,那姿态好似芭蕾一样,婀娜多姿,轻灵矫健,东西方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竟然在冥冥之中不谋而合了起来。

  谁知同样都是痛苦的舞台艺术,西方的芭蕾被奉为优雅的足尖艺术,而东方的跷功却只能迫不得已地步入衰亡。

  “你是说,芭蕾和跷功的技法类似?”

  许春秋摇一摇头:“准确地说,跷功其实更难一些。”

  她落下脚跟,伸出一条腿来单脚点地,微微前倾着身体说道:“你看鞋头这里。”

  “芭蕾的鞋头至少还有一块软木辅助支撑,舞蹈演员只有在立地旋转的时候才会用到脚尖的力量,跑跳的时候脚跟都是着地的。”

  谭楚音点一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可是跷功不一样,角儿们一旦裹上木跷,腿部和脚腕必须绷直,时刻保持着紧张的状态,整个脚都是离地的,完完全全依靠脚腕的力量挺立着,这时候全身的重量全都一并压在脚尖上,所以训练的过程更加残酷。”

  许春秋的视线不由自主地看向眼前的镜子,镜子里的自己仿佛穿的不是芭蕾的足尖鞋,而是绣着五彩花纹的跷鞋,地面也似乎不再是舞蹈教室平整防滑的木地板,而是起伏不平、稍有不慎就要叫人滑倒的冰面。

  是的,那个时候她是在冰面上练的。

  跷功练习起来不怕地硬就怕地软,戏台子上铺着红绸布,厚厚的毯子反倒成了踩跷的旦角儿最大的难题,三寸金莲似的鞋底踩了站不住,总要左倒右倒,反倒是质地坚硬的石板木板好走许多。

  可是冰不一样,冰面是滑的,天然形成的冰更是起伏凹凸,如此一来就更加难走了。

  然而越是难走越是要练,跷鞋里的脚指甲盖轮番地掉,磨得鲜血淋漓,疼得惨绝人寰。

  但台下越是惨绝人寰,台上才越是掌声雷动。当她踩着跷鞋在冰面上也能云步袅娜,步步踩得如同云随风动,一派轻松的时候,三尺戏台上的厚红毯便也没有什么难的了。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