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3章 教育_明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升中学的时候,即使是第一批学生,也是五年之后了。

  五年的时间,就是最好的缓冲,足够教育委员会做好准备。

  而前期只专注小学的建设和运营,还是比较容易的。

  左梦庚把筹建教育委员会的事情和行政委员会做了通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于是在行政委员会下面,第一个专职机构成立了。

  教育委员会挂牌。

  徐若琳担任委员长,副委员长分别是邓玉函、王象晋、刘宗周。

  邓玉函负责基础学科的推广和教育,王象晋负责农学知识的教育,刘宗周则负责传统儒学的教育。

  除此之外,常务委员里还有左羡梅、薛凤祚、黄宗羲等人。

  左羡梅要带着人编纂小学数学教材,薛凤祚要配合邓玉函编纂小学物理、化学教材,黄宗羲负责思想品德教育。

  在瞿式耜和各大家族的配合下,教育委员会很快完成了建校的选址工作。

  分别在纸马巷、砖城、罗城等地,一口气成立三所小学。

  加上左庄学堂,四所学校搭起了新式的教育基础。

  所有学校的教职人员,都是从左庄学堂抽调的。

  这个时候也没办法对教职人员的能力有太高的要求,左庄学堂这边刚刚毕业的学生,都被派去当老师了。

  最起码他们来教育大字不识的孩童,还是没有问题的。

  以往徐若琳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但是都比较零碎,这一次是她真正站到台前。

  被给予厚望让徐若琳迸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连续半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回家,走访了所有校址。

  除此之外,为了招生,她还亲自宣传。走入寻常百姓家中,给他们讲解新学堂的好处。

  领导都这么卖力,下面的人就更不要说了。

  最起码短短的时间内,整个临清的百姓就都知道了,即将有免费的学堂可以让孩子们去读书。

  虽然这些学堂里教授的东西不能让孩子去考功名、做官,但将来能有一技傍身,不至于饿死。

  如今临清有不少百姓都在新军的产业里谋生,对于技术的好处其实是有一定认知的。

  最起码看着工匠们风光的样子,他们还是很羡慕的。

  不求自家孩子将来飞黄腾达,能做个匠师就心满意足了。

  百姓们认知的提升,带来的好处就是小学的招生工作十分顺利。短短时间内,就有数万孩童成为了小学的新生。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