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6章 恩尽义绝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宅内院的楼阁房屋就更是不能具数。

  “衍圣公”长子15岁冠带后即可使用二品服色,次子15岁便可承袭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祀事,三子15岁承袭太常寺博士,主持汶上县圣泽书院祀事。其二三子之博士每随一代“衍圣公”递为更授。

  “陛下,是给孔家增赐两千亩地吗?”

  朱以海摇头。

  “这两千亩地,是给至圣先师奉祀官的,用以祭祀,其余为俸禄。”

  “那原孔家之地?”

  朱以海瞧了眼阮大铖,“太祖虽曾赐孔家两千顷地,但太祖不也赐给诸宗藩田地?同样给勋臣赐地,朕是如何处置宗藩庄田的,是如何处置魏国公家田地的?”

  阮大铖虽然想到,但也没料到皇帝真的直接这么刚。

  公爵待遇变成八品官。

  这一百三十多万亩地,还是一当三大亩,这要全都收没入官?

  这可是孔家啊。

  不过想想皇帝刚才给孔家的这对联,也知道皇帝对孔有怨气有多大。

  “以后孔家嫡长子承袭奉祀官,嫡次子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没有其它什么特别优待。至圣先师,是朕尊崇圣人,但其子孙历经两千余年,表现的太差了,不配再这般享受。”

  “两千亩地,祭祀足够了。”

  一百三十多万亩地,要全部收回。

  朱以海连大明宗藩诸王的庄田都收了,爵位都夺了,还会给孔家特意保留个公爵吗?

  凭什么?

  之前的徐国公等那些投降的勋戚公侯伯们,朱以海可没惯着,不仅夺爵而且田地也夺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徐达等人确实开国有功,但享受了二百多年国恩,也足够了。后人没出息,那怪谁?

  如刘伯温的后人刘孔昭,不就以从龙有功,而都晋封为青田县公了吗?

  黄宗羲也没说话。

  虽然这位还没经历明清易代,没经历那天下动荡,民间疾苦,所以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到老了后,有了严重的轻皇权思想,他招募乡民建世忠营起兵从龙,仕途很顺利,如今年纪轻轻就是一省巡抚,深得圣意,一心也都扑在地方上,倒没去想着说皇权太重要不得什么的,反而觉得当今圣人乾纲独断,真正圣君大帝。

  其实天下士人尊孔,但对孔有后人有意见的多了去了。

  毕竟孔家其实行事跟一般的公侯家没什么区别,免不得仗势欺人,特别是他们家还是世袭的曲阜知县,在那一亩三分地,他们家是真正的太上皇。

  孔家给鞑子修降表,上进劝表,鞑子也承认衍圣公在明代的全部特权,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仍任衍圣公,加太子太傅,朝见时仍列内阁大臣之上。

  去年,鞑子还在北京太仆寺街又赐给衍圣公府一座。

  可朱以海不会再给他们那些恩赏特权。

  大明曾经给了他们家二百多年的特权,是他们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