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并州风云(二十一)_三国视频君:开局盘点十大猛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重的名声已经“毁誉参半”。

  从民国章太炎所称的“民贼”,到解放后范文澜所说的“汉奸、刽子手、卖国贼”,曾国藩顶着这些帽子进入历史。

  谷/span新中国建立后,老一代史学家在“曾国藩是刽子手还是近代化先驱”这个命题上,耗费了不少心思。

  曾国藩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为什么一个人会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智慧书。

  但是他也杀人无数,且他杀人最理直气壮的理由,恰恰随着旧制度的覆灭遭到了最彻底的否定。

  小时候的曾国藩并不出众,不算天资聪慧之人,但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吃得苦中苦,是千古人杰中“笨鸟先飞“的光辉典范。

  “勤能补拙“下,曾国藩8岁时,即对“四书五经“熟稔于心;14岁时,就能通读《周礼》、《史记》等古典读物。

  可以说,凭着苦学,年少时的曾国藩便掌握了较为扎实的文化知识底蕴,远远超过同时代的青年才俊及自诩聪明的所谓“天纵英才”们。

  曾国藩在27岁时,游刃有余地参加道光十八年军机大臣穆彰阿主持的科举考试,圆满高中进士,由此步入晚清悲壮的政坛。

  面对晩清腐败衰落的局面,以杰出政治家大无畏的勇气迎难而上,实施了一系列革新:

  整肃吏治,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员;强调“民生多艰“,当“以重农为第一要务“;主张“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为官不可自傲,当“修身律己,以忠谋政“;倡导廉正之风,施行仁政,发展国民经济;不盲目排外,认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曾国藩的这些政治主张,对病入膏肓的晚清而言,就像打了一针强心针,起到了延缓晚清死亡的一时之效。

  从曾国藩治军的战略思想及付诸实施的效果而言,无疑是开明而又先进的,影响深远。

  近代军事家亦从中得到借鉴,对之推崇备至,民国有名的军事专家蒋方震还曾胜赞曾国藩为“一个军事天才家”。

  曾国藩在多年的致仕治军生涯中,在奉行程朱理学的基础上,自成一体。

  一方面,他不盲目崇拜程理学,客观看待其时代局限,在汲取精华中秉持理解、多元和包容的态度,对后来的陆王心学,亦兼容并包,扬长避短。

  另一方面,曾国藩认为,理学之局限,可用气学资源来弥补,根据气学“禀气而生“的理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元,天地万物实则“同体“,不过是禀有之气不同罢了。

  故人胜于物,圣人不同于常人,常人多浊而气薄,不得不说,曾国藩在理学上的研究是有独到之处的,堪称一代理学大家。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