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9章 平辽的必要性_崇祯重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粮食,检查各地粮仓。”

  “若是仓储不足,应该尽快补充。”

  这是非常迫切的事情,朱由检看向太府寺卿郭允厚,问道:

  “卿是太府寺卿,粮储之事,现在由太府寺负责。”

  “以京城、山西、陕西的储备,能否应对大灾?”

  郭允厚不敢打包票,说道:

  “魏逆乱政以来,朝廷事务纷乱。”

  “太府寺刚刚设立,对地方粮仓多有不明之处。”

  “臣请派遣官员,巡视各地粮仓!”

  朱由检微微点头,对这个回答虽然不是很满意,却知道郭允厚还算是有心做事的,下令道:

  “户部和都察院派遣官员,巡视各地粮仓。”

  “先从陕西、山西、京城以及运河沿线的粮仓开始。”

  “如果发现缺额,令当地官吏尽快补足。”

  “八月之前补不上的,就罢免他们的官职、罚没家产去填!”

  “对新科进士的培训要抓紧,让他们做好去地方救灾的准备。”

  群臣听得噤若寒蝉,知道皇帝又拿扩招的进士,威胁朝廷官员——

  他们若不听话,自然有新的官员代替。

  这让他们的主动性总算高了一些,专督河道侍郎李从心道:

  “臣以为既然遇到旱灾,应该兴修水利,鼓励当地抗旱。”

  “只要稍有收获,就能减轻朝廷的救灾压力。”

  工部尚书薛凤翔,同样赞同这一点。他还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以工代赈、兴起大役,让民众能够糊口,以免流离思乱。

  这个办法,让朱由检颇为赞许。知道以工代赈,是救灾常用的手段。

  春秋时的管仲就说过:“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

  宋人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也写道:“流民至……莫若修堤浚河兴水利,公私两便。”

  大明在救济灾民的时候,经常实行以工代赈。

  所以朱由检在薛凤翔提出这个办法后,让他整理以前的工赈措施,制定完善的制度。并且规划几个工程,招揽流民做工。

  在两人带动之下,群臣发表的意见越来越多起来,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办法。

  兵部尚书袁可立认为可以去陕西招兵,让他们去辽东作战。这样能降低辽东本地人的比例,战斗力也有保证——

  毕竟秦兵耐苦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三边一带也经常打仗,很多士卒都有作战经验。

  鉴于陕西的边军一直都在逃亡,袁可立认为可以把一部分士兵调过去,再招揽一些健壮的流民,让他们去辽东吃饷,补充士兵缺口。

  这个提议,让朱由检颇为赞许,嘱咐道:

  “把辽东实行井田制的事情,向陕西的边军和民众仔细讲解。”

  “只要他们立下军功,在收复辽东后至少授与一井田。”

  “还有……”

  沉吟了一下,朱由检在犹豫之后,把自己考虑很久的想法,向群臣道了出来:

  “未来十几年旱灾会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