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4章 以绝后患_大唐逍遥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朝开步头路和安宁城,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步头路和安宁城成功建设好后,唐朝调兵安南,通过步头路长驱直入云南腹地。由此一来,唐朝调兵安南,通过步头路长驱直入云南腹地;再利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安宁城为据点,从安宁东北上姚州、戎州和嶲州,使唐朝的这几个军事重镇连成一气,击吐蕃,遏南诏,控爨地;从安宁南行水路至安南,打通滇川交通障碍,使安南与剑南的联系通达无阻。所以筑安宁城与开步头路,是唐朝巩固南宁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联系戎州、嶲州、南宁州、姚州与安南的军事力量,达到北抗吐蕃,东控爨氏,西遏南诏,南抚安南,通道海外的重要战略措施。唐朝筑城安宁,对爨氏和南诏都十分不利。对于爨氏,“安宁雄镇,诸爨要冲,山对碧鸡,波环碣石,盐池鞅掌,利及样欢,城邑绵延,势连戎,乃置城监,远近因依,闾阎栉比。”原本安宁是爨部雄镇,“诸爨要冲”,更重要的是安宁控扼爨部及其以东各部族的经济命脉——食盐。樊绰《云南志•云南管内物产》说:“安宁城中皆食盐井,深八十尺,城外又有四井,劝百姓自煎......升麻、通海以来,诸爨蛮皆食安宁井盐。”滇池地区及其以东,惟安宁产盐,诸爨仰给与此。唐朝筑安宁城后,便把爨地控制于掌心之中。故唐朝安宁筑城,诸爨惊恐不安,爨氏酋长联合起来,借口筑安宁城使南宁州地区赋重役繁、政苛人弊,杀筑城使竹灵。

  因此,南诏对唐王朝阳奉阴违,开始与唐朝在安宁城和步头路的控制权上进行激烈争夺。天宝战争中,安宁城确实成了唐军进兵调兵的前沿,而南诏对此看的十分清楚,南诏两度夺取安宁,三次挫败唐朝安南调兵,南北夹击的苦心孤诣战略,为夺取天宝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可谓得安宁城者,得云南;失安宁城者,失云南,关键在于占据安宁,便控制了步头路。战争之后,南诏完全控制安宁城和步头路,顺利地向东向南扩张,控制整个云南,并拥有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如此种种,李瑁最先开始便知道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因为任何不经意的放任都会使得其野心膨胀,所以在吐蕃道被大唐以雷霆之势给瓦解后,这个所谓的南召小国其实早就名存实亡,只是李瑁家大业大一直腾不出手来收拾他而已,现在高仙芝一举荡平南召,李瑁自然又是故技重施,先派遣中央官员安抚民心的同时,又很是迅速的命令高仙芝收拢降军开始整训。

  毕竟和南召只有一河之隔的交趾,暹罗等附属国也该是时候真正的纳入唐朝的地图里了。正如先前李瑁一再的和张九龄,李祎他们说过的那样,他想的也就是在自己还算年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