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4章威尼斯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收拾东西嘛!”

  “收拾很快的,大不了让公司安排礼服,你就带点贴身的衣服就行。”

  万年在她耳边轻声道,“你不老嫌弃我胖嘛,看看我锻炼的怎么样?”

  狗男女对视一眼,确认过眼神后,媳妇一蹦,万年一接,俩人搂搂抱抱的下了楼。

  特么的,好好的地下室,让这俩货愣是给折腾的乌烟瘴气。

  偌大的别墅,怕是只有牛奶身上的白毛是干净的。

  ······

  九月的威尼斯蓝天白云,海风微醺,带着大海的味道,亚得里亚海碧蓝如宝石,鳞次栉比的古建筑韵味十足,确实是个举办艺术活动的地方。

  不过,所谓的名胜,大抵只存在于胶片和屏幕上。

  甭管威尼斯的风景吹的有多凶,来多了之后,感觉也没啥特殊,最多就是满街的汽车变成了贡多拉——当地的一种小舟。

  也没啥,万年当初拍《狩猎》的时候,还应老乡的邀请坐过骡子车呢,也挺有特色的,就是味儿有点大。

  巴黎症候群大抵如此,幻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八月底,《爱乐之城》剧组来到水城,参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

  甭管拿不拿奖,能进入主竞赛单元,就相当于多了一重光环。西恩·潘那部《最后的模样》还在戛纳拿了的最低分呢,人家照样把入围戛纳主竞赛当成宣传词。

  除了少数确实追求高雅艺术的导演之外,大部分的作品参加电影节都是为了推广和宣传,名头最重要。

  其实《爱乐之城》不太适合威尼斯,这里的电影节氛围号称最为艺术,实际上就是最闷,跟《爱乐之城》这种欢快氛围的电影,怎么看怎么不搭。

  马可穆勒在的时候,威尼斯被称作华语片的福地,个中原因既有主席的力挺,当然也有那几年作品质量确实过硬的因素在。

  《红高粱》、《东邪西毒》、《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电影,都是在那几年崭露头角,然后生生把威尼斯给弄成了华语片竞赛。

  这两年就不太行,巴贝拉号称是电影艺术的捍卫者,要严选竞赛影片,保证艺术价值。

  可是呢,电影节不仅需要艺术,还需要商业,主要是指好莱坞。

  最后就弄成了一个四不像,曲高和寡的同时又跪舔北美,招募颁奖季潜在种子选手提前造势,与擅长此道的多伦多抢夺资源,俨然成了奥斯卡风向标之一。

  颇有种老钱落魄,跟暴发户混饭吃的悲凉感···

  个屁啊,人家混的好着呢,与其想这个,还不如思考一下,怎么把马可穆勒、科斯里克、雅各布三位老爷子都拉到平遥去。

  8月31日,开幕式。

  影片质量有口皆碑,年轻导演潜力十足,外加背后的资本家公关拉满,《爱乐之城》顺利的获选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众人都很兴奋,这两年的开幕片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