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相互交流_新鸦片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围十里八乡也算个能吃上饱饭的地方。这里武风极盛,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好习武。这其中就有一大户人家姓董,董家有兄弟三人,老三董海川自幼痴迷武术,遍访当地名师学得一身好武艺,十七岁便在当地无人能敌。年轻人一时得意,便有些心高,想会遍天下高手。打定主意之后,董海川告别家人出外游历。

  嘉庆十八年,董海川到了福州一带。路过桃花山时,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海川暗自嘲笑一小和尚在自己面前班门弄斧,上前与小和尚交手。出乎董海川意料之外,他被小和尚揍的鼻青脸肿。吃惊之于董海川跟在小和尚后面进了山上的一座寺庙,见到了寺庙中的一位白眉老和尚。董海川见老和尚气度不凡,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于是董海川在庙外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老和尚收他为徒。董海川向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武功大成之后董海川准备下山,临别时老和尚叮嘱,“你技艺已有成就,可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海川当时只是点头应承,也没有在意。

  离家几年今日终于艺成而归,董海川不免归心似箭。到了福州他搭载一名运茶叶到胶州的商船往北走。二十多天的时间董海川到达了胶州境内的一个小渔港。酬谢了船老板,董海川独自上了岸。

  在船上晃荡了这么多天,没吃上一顿好饭。董海川决定在渔港里找一处地方先把饭吃了。

  这座不大的渔港因为靠着崂山,也因为能停靠一些大船,所以比起一般的村子来这里要热闹的多。董海川走在渔港里灰尘飞扬的小街上,见到街道两旁百十户人家的住宅鳞次栉比、高低交错,临街的一些门面大都变成了商铺。这些铺子有卖杂货的,有卖针线头的,有打铁的,有开茶馆的,当然也少不了卖吃的。

  ,!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