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三章:师生情谊生是非_凤白梅寒铁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听说巡视广元钱庄去了。”寒铁衣道:“毕竟是葬剑山庄的少庄主,到了江南城,总要做点什么。”

  凤白梅不置可否,起身回房。

  江南提刑主司裘仁被抓一事,很快便传扬开来,人们照例将这位铁口神断的过往重重都拉扯出来鞭策一番,从三岁牙牙学语到执掌刑狱,从家中妻小到高堂手足……哦,裘提刑虽年过不惑,但未曾娶妻。

  初十日,天色将亮,一把万民伞送到了提刑司门前,上百人在门前一跪不起,声声喊冤。

  钦差大人刚从一堆案牍里抬头,听闻门口有百姓为裘仁喊冤,不慌不忙地穿戴好三层锦衣,袖着手从衙署后门溜了出去。他从官衙区一路溜到了繁华的商业区,在临江仙大堂寻了个角落,点一壶茶慢条斯理地啜着,听堂中食客聊他和裘仁的师生旧情。

  望海县位于江南道近江东道地界,归原城节制,因靠近汾海而得望海为名。一个县的人全靠汾海为生,又按照各个地方所看重的商机分了村落,如珍珠村则专门捞蚌取珠,漕村则负责汾海在江南道上一切漕运事务,盐村则专门晾晒海盐,而弄潮村则负责生鲜这一块,几个村落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家家四合小院清幽古朴,民风淳朴,几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

  而这一切,要归功于望海县令杨魁,他不仅有一颗为民办实事的心,还有一颗很好的商业头脑。整个望海县靠海为生,常常为争抢资源而大打出手,村中人人皆能战擅掐,几乎成了江南道上的土匪县,吓走了好几任县令。

  杨魁到任后不仅不怕不嫌弃,还夸赞他们英勇,为家中老小敢拼敢斗。尔后将他们都召集起来,一一分析这般闹下去的弊端,提出分工的建议,又积极为他们寻找商业合作,不像个县令,倒像个拉皮条的。

  几年时间,望海县焕然一新,杨县令这才将自家妻儿接到望海县,在此安了家。

  彼时杨素安年方八岁,县太爷忙着拉皮条—不对,是忙着处理公务,没有时间管教孩子,便为他聘请了一位西席,这便是裘仁。

  彼时裘仁年方二十五岁,寒窗苦读十几年,两试不中,已然是弄潮村里的一个笑柄,但他本人对此丝毫不以为意,终日揣着一本卷了边的《洗冤集录》,教杨素安时也要抽空翻两页。

  杨素安从小便是乖小孩,老师教什么,他便学什么,就像一团棉花,吸收能力贼强。见老师看《洗冤集录》,他也有兴趣,裘仁好似发现了新大陆,反倒把课业放在一旁,专注讲解《洗冤集录》。此事被县太爷知道,犹如发现蒙尘的明珠,不仅没有责备裘仁,还将他推荐到了江南提刑司做文书,让他能接触更多案子,顺便自己儿子打包送去,让他边学边教。

  裘仁在提刑司做的很出色,从文书被调到仵作,从仵作调到副通判,一路往上爬,终于爬到了副司一职位。事业上风生水起,对学生的教导他也丝毫没松懈,眼看学生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当即把他推荐到更宽广的洛阳去一展抱负。

  陈年旧事,被众人如数家珍似的缓缓道来,好似他们亲身经历一般。

  “既如此,裘大人与钦差大人之间当亲密无间,怎么我听说钦差一到江南,连裘府的门都没登,一亮牌子就把自己恩师下了大狱?”不明就里的人等人们七嘴八舌说完裘、杨二人的生平,迫不及待将堵在喉咙的问题问出来:“难道这位钦差大人是白眼狼不成?”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