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2 第一百六十二章_造化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简直锋芒在背。坐在书案前许久,王安石终究还是按捺不住,提起了笔。

  他曾对那人说过,有甚建议可以写信,谁料对方却把心中所想放在了报上。既然那人不写,他就要写一写,问上一句了。

  韩邈没料到会再次收到王安石的信。然而通读过后,他略略松了口气。比起当年的书信,乃至亲见那一面,这位王相公的口吻明显软化了不少,虽说仍旧顽固,却不再咄咄逼人。

  而他的问题,对于韩邈而言,也不算难答。刊登这样的案件,是在动摇人心,细民无智,并无益处。这些,韩邈都不反对。毕竟他能读到无数的来函,能让亲随打听市井言论。真正看透役法优劣的,百中无一。大多数不过是人云亦云,或者根据自家利益来判断新法好坏。

  既然案件无用,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韩邈吁了口气,提笔写起了回信。法在人为,既然朝廷对那千千万官吏,并无强有力的约束手段。那么任何旨在“富国”的行为,都要成为害民之举。国可富,却不能在征敛之上。开山采矿,拘海晒盐,哪怕是汴水上的一座座水利作坊,都比征敛要靠得住。财富是要靠人得来的,不论是耕地的农夫,制造的百工,乃至贩卖货物的商贾。唯有让他们更快、更好的生产、发卖,方能生财,让更多人得以安生度日。而朝堂最该做的,就是少给他们添麻烦。

  当免则免,当减则减。贫户果腹都已艰难,还要纳税、应役,稍有天灾人祸就要家破。在他们身上敛财,又能炸出多少油水?多几头牛就是中户了?没有牛,如何增加田亩产量?可是朝廷竟然连牛、犁这等物事都要征税,谁还敢用心耕地?更勿论一个衙前重役都能压垮的中户,就别妄论“兼并之家”了。真正良田千顷,家资巨亿之辈,助役钱也不过区区三十贯。厚此薄彼,不过如此。

  役法当然要改,但是不改视之为“富国之术”。朝廷核算免役钱,究竟多少,该有个定数。既然为天下计,何不多费些心思,细细思量一番呢?

  韩邈笔下飞快,也不咬文嚼字,任一行行墨书落在之上。他非士子,更无主政一方的经验。但是财政终归还是靠算的,若他一个商人都能算出不妥,朝廷诸公总该有更好的解决之法吧?

  就连韩邈自己,也不知这封信能不能起到效用。但是这“募役法”颁行,总要花费些时间。只盼这小小推波助澜,能有些补益吧。

  有纷争不断,也有暗潮汹涌,上至百官,下至黎庶,都不免为这些涉及自身的事情忧心。但是有人丝毫不关心这些。

  看着眼前刚刚装订好的稿纸,甄琼忍不住傻笑起来,对着赤燎子道:“师兄,这次应当可以刊印了吧?”

  就算是甄琼,也为这薄薄一本的册子费尽了心思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