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95节 162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_局长成长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翟新文很有些无奈,问:“其他同志还有什么意见吗?”耿清说:“打分制肯定是不完善的。”翟新文心里一喜:“哦,耿局长是认为打分并不能代表一切,对吗?”耿清说:“是的,分数不代表一切。过程好不代表结果好,这在许多领域、许多方面都事实存在。结果好不意味着准备的过程好,也同样如此。就像是高考,饱受全国人民诟病,为高考的分数代表孩子的品德好不好吗?能代表学生的能力强不强吗?能代表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不高吗?不敢这样说啊!所以,高考以分数来录取学生、决定学生前途命运的做法,其实也是相当不完善的。”

  邹志刚说:“我是老分管教学的,我完全同志耿局长的意见。高考的分数不代表一切,同样,给五个县区打分也不能完全代表五个县区的真正实力。”

  翟新文现在有些担心起来了:万一不能贯彻宋市长的指示,那比得罪四个县区,更麻烦。

  耿清说:“高考虽然不完善,但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三十一年了,一直都在使用这一套考试体系,为什么?这是因为在现有条件下,再没有另外一种更公平更公正的办法,来遴选相对优秀的人才。搞推荐制吗?推荐的标准是什么?如果真地废弃了高考,而实行推荐制,那么以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再也不会有来自平民家庭、困难家庭的孩子了,能够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不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就是来自特别富裕阶层的子弟,平民子弟要靠推荐,基本上是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的。而现在,正是因为这还不完善的高考以分数决定前途的选拔办法,才让那些不学无术的某些领导干部的子女进不了清华、北大,而大量来自农民家庭、工人家庭、普通市民家庭的孩子,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能够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深造。”

  呵,耿清引申得还挺远。方圆这个时候也有点明白耿清的意思了,向耿清投以感激的目光。果然,耿清说:“在没有更完善的遴选办法之前,高考制度还将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存在,高考就是目前状态下大家最能接受的公平公正的办法。同样,这一次依法治教示范县的推荐,在没有找到更完善的办法之前,打分制也是唯一的最客观公正的办法。既然法规科的同志已经表态确实公平公正,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数高,虽然不代表一切,但至少代表了,按照省评审的标准,分数高的县区在以分数决定命运的现有考核体系下,谁分数高,谁最有可能拿回首批依法治教示范县的奖牌。”

  平常在局长办公会上不太发言的耿清,这一次是旁征博引,从高考以分数选拔学生,联系到了推荐省依法治教示范县以分数选拔推荐,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