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四二章 厉害的二当家_全球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六零九年四月,朱由栋的奏章通过通政司进入内阁。内阁的两位阁老叶向高、李三才在票拟上签的意见是“拟按议行事,着兵部办理”。之后司礼监这边也飞快的批红,并迅速转交给兵部。

  兵部拿到这封奏章后,上下官员高兴坏了,走流程般的问了兵科给事中的意见并且自然没有被封驳后,马上就开始具体操办起来。

  到了这一年的六月,兵部拿出了整套方案:

  其一,准予重新充实横海卫,按大明祖制,将横海卫恢复到五千六百户标准。鉴于此时横海卫只有三十余户,所差户数,建议由户部协调各地方,尤其是前些年水患严重的河南归德府、南直隶的徐州、淮安府等地负责凑足相关户数。

  其二,兵部重新核定横海卫武官编制,计指挥使一,千户五、百户五十、总旗一百、小旗五百。以上编制,兵部负责从各军镇抽调杰出将门子弟担任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官职。总旗、小旗待户部移交户数满额后,由横海卫选拔后交兵部备案。

  其三,协调户部,划拨靖江岛南岸一千顷(平方公里)沙地为横海卫驻屯地。

  其四,横海卫自万历三十九年(1611)起,每年向朝廷缴纳粮食、特产等,合计折银五万两。这笔银两,全部纳入兵部。

  户部在接到兵部交过来的方案后,马上回复:前面三条没问题,最后一条,建议两部平分。

  然后两个部门在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扯皮后,在李三才的反复协调下,最后达成协议:兵部三万,户部两万。

  至此,大明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全部达成共识,横海卫复建一事就正式的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

  在这中间,当然有御史提出反对意见,说什么如此置靖江百姓于何地之类的话。但是这些杂音,在北京各方大佬的集体弹压下,也只是溅起了一点水花,之后便了无声息了。

  到了这一年的八月,正式的复建横海卫的圣旨终于下达,具体经办部门,也落到了南京户部和南京兵部的头上——实际就是落到了朱由栋手里。

  在这么几个月里,朱由栋也不是傻乎乎的在那里等待。

  他又开了一个金手指:水泥。

  说起来,华夏是全球石灰石矿藏最丰富的国度之一,在21世纪,除了香港、澳门、上海之外,几乎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有石灰石矿产。具体到这个时代的南直隶来说,离朱由栋近的常州府,远的庐州府,都有大量的石灰石矿。

  靖江,在21世纪是一个经济实力很强的县级市。虽然其地理位置是长江北岸,但是当地老百姓说的都是吴侬软语。是典型的江北吴语城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靖江以前只是长江江流中的一个小沙洲。之后随着长江泥沙的不断堆积,慢慢的成了一个岛,再到岛的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