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五十二章 驼峰运量_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所以他亦无义务,这显然是个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双赢的局面。

  结束了与陈纳德十分愉快的谈话后,宋雨航驱车前往位于昆明郊外的总装备一厂,检查组装和维修情况,装甲车辆不多的中国远征军,只能拼命提高车辆的完好率,比起空军机枪不响就枪毙机械师那不近人情的铁规定来说,维护、保养装甲车辆的任务亦是不轻。

  路途中宋雨航闭目养神,他十分明白,罗斯福其实是在用驼峰航线卡中国的脖子,即饿不着,也吃不饱,想吃饱如何?打通缅、印缅公路,那样大量的援华物资就能够顺利的进入中国,而以中队的现状,如果真的血拼日军缅甸方面军,恐怕就不简简单单是“伤亡惨重”四个字足以形容的了!

  驼峰航线历史上每月可怜的一万余吨运量和这条航线的满载负荷10—15万吨简直是天壤之别,历史上19439月,美国陆军航空运输队投入的运输机升至248,中国航空公司23架,每月的运量就达到了2吨,到1944年9月运量达到最高峰的每月35万吨,驼峰航线潜力巨大,远远超过缅公路。

  关于这一点宋雨航已经在陈纳德和宋子文处得到了证实,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驿等诸多机场现有运量已经能够承受8吨以上,以c-54输机为例,一次可运载九吨货物,满载时运费仅为每吨96美元,比起缅公路490元每吨的消耗可谓便宜异常,而这一切就要看罗斯福的决心了!

  宋雨航的要求十分简单,给我足够的武器和补给,我在打缅甸!中人的热血不能白白的泼洒,牺牲必须要有价值,依靠火力至胜论打造出来的这支铁军的消耗也会死宋雨航的一块心病,他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官兵们都充分的进行过热带雨林的适应性训练之后,万事俱备,视英日两军战事的展进行才决定是否投入战斗。

  而关于如何加大驼峰航线的运量、帮助陈纳德上位等,自然由蒋介石与罗斯福去磋商!此时的中美两国就有如两个小孩在做游戏一般,一个高喊,你过那边去,你过去我就给你,一个则倔强的站在原地大声道,你先给我,否则我不过去!

  为了联系中国远征军尽快出兵缅甸,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的代表拉尔准将一天要找蒋介石数次,最后找到蒋介石不耐烦,将出兵一事全部推到了远征军长官司令部,一打听拉尔才知道,远征军名义上的总司令长官卫立煌称病许久了,而在昆明主持军务的则是副总司令长官宋雨航,拉尔一见有下文就急匆匆的赶往昆明。

  对于拉尔这个犹太移民的后裔,能在美军中担任战时准将一职务已经实属罕见了,要知道军龄长达三十六年的拉尔战前不过是名上尉而已,他通过赫尼兹鲁通西文参议员的门路近身于马歇尔门下,随后因为出众的能力被授予战时准将派往中国战区担任史迪威的联络官。

  可惜史迪威不但不欢迎拉尔的到来,甚至表现出了反感之意!将拉尔独自丢在了他极不招人待见的重庆。

  正是由于史迪威长期在印度,拉尔才得以有机会崭露头角!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