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二十一章 最长一夜(五)_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攻击受阻,否则前沿也不该迟迟无战况发回。

  作为此次穿插击的三个主要师团其一的日军第二师团,在师团长冈崎清三郎的指挥下可谓入无人之境一般,横冲直撞,杀得措手不及的英印官兵哭爹叫娘,部署在城内担任预备队的三线英印部队根本未作接敌准备,慌乱中军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军官,各部队不知自己的作战任务和防区,乱成了一团,很多部队都是成建制的被日军包围缴械。

  西城内的混乱其实上与军的指挥方式和指挥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英军的军官全部是毕业于军官学校,接受过正统的战术指挥和单兵战术训练,但是当他们到了具体服役的部队之后,他们就会受到原来部队中的一些所谓习气的影响,这些不尽其然的特定固有做法一般会成为英军一支部队的一个特征,尤其在海外服役军队更是如此,在印度懒散惯了的英国人即使在日军围城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依然按照已经延续了近百年的那套一线、二线备战,三线轮休不做安排的战术参谋方式去思考。

  在英国人所严谨的思维中,没有发生的事情就等同于需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过分的危言耸听和担忧将会被视为“个人”懦弱的表现,最令人称奇的是英国人可以允许一个旅、一个师、乃至一个军懦弱怯战,面对敌人不奋勇抵抗,而是选择不名誉的悄悄溜走,对此他们称明智的转移,但是却无法容忍所谓“个人”懦弱,基于二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宋雨航对于英国人能将敦刻尔克大撤退描绘成重大胜利不解一样。

  无论如何,事实总是能够胜于雄,当一线、二线的英印部队所据守的防线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毫无准备的三线部队自然无从是事手忙脚乱了。

  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的巴顿则立即率领他的指挥机关,在宪兵营等几支部队的掩护下向城东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方向撤退,在蒙巴顿看来,此刻唯一的希望是华军能够固守住城东。

  冈清三郎自然不会给他的对手任何可乘之机,一心想摘取这荣耀无比的头功,而跟在第二师团之后的第三十三师团和第十五师团,在田中信男与宏口高平两人合计下,决定以第二师团为中心分兵两路,形成了三把利刃的直插加尔各答城中心,企图一击而入贯通加尔各答全城,轻松而巨大的胜利已经冲昏了他们的头脑,谁还顾得上掩护第二师团的左右翼啊?

  三十三师团新任师团长田中信男与第十五师团师团长宏口高平两人的小动作冈崎清三郎非常清楚,这两个师团都是第一次攻印时候被打残的,所以在印度作战都好象憋着一股劲一样,如此巨大的胜利,冈崎清三郎实在也懒得去跟这两个人争辩,他相信以第二师团的战斗力消灭残余的盟军部队简直是手到擒来,尤其是那些盘踞在城东的那些支那部队正好是中国远征军部属,相信这正是他一雪龙陵战役之耻的大好机会。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