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6章 钱二本论_奄遗在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下面人呈上来的折子,好多是引经据典,晦涩难懂,自己看了都难免生气,气性不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修仙进度。

  然而此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写折子上来,真的是让人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一气之下,便将他革了职。

  革职之后,他就到处讲学,他讲学的内容,倒是颇受士子们的欢喜,毕竟读过几年书的人,和农民、小商人不一样,认识字了以后,就爱骂朝廷,你只要骂朝廷,就等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周鸿伟刚才讲钱二本的职位,只是他的前职位,现在他已经什么都不是了!只是西林书院的一个讲书人。

  “一粒谷种,人人所有,不能凝聚到发育地位,终是死粒。人无有不才,才无有不善,但尽其才,始能见得本体,不可以石火电光,便作家当也”。钱二本认为“仁人心即本体,义人路即工夫,故舍其路而不由,便是放其心而不知求。”

  钱二本上台来讲他主张的思想,就是存天理,遏人欲!这和以往的存天理、灭人欲不同,灭,就有点简单粗暴了,是外力的迫使,而不是人心的自觉自发的行为,这并不是传道的好方法。

  而存天理,遏人欲,则是自己修身修行的结果,这和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一脉相同的,人是要有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并不是一生下来就能到达到圣人的高度!

  “人须戒慎恐惧,不可怠惰放肆,怠惰放肆,心即人欲,戒慎恐惧,心即天理,十二时中,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检点不放过,便见功力。”

  钱二本认为,“率性自诚始,修身自明始,自诚明,人人本体之明,故曰性;自明诚,人人工夫之诚,故曰教。所谓克己,只是这个身子顿放得下,但又须提掇得起,此谓由己。

  钱二本赞同“存理遏欲”的观点,但他将侧重点放在“存理”上,谓“徒遏欲,非所以存理,长存理,乃所以遏欲”。”

  仁义礼智虽为人所固有,但如不根之于心,便不能生色。如人生侧隐之心,这只是仁之端,不是根。所以人应将“一点真心,扩充以满其量”,如此自可“至诚至圣”。

  钱二本强调化育工夫,指出,“盈天地间皆化育流行,人试自省化不化?育不育?但有不化,直是顽砾;有不育,直是僵块。于此不知,知于何致”?“有性无教,有天无人,如谷不苗,如苗不秀,如秀不实”。

  严世蕃听了他的一番讲解,倒是领会的很深,人的成长,还是要靠自己的修炼和自律,想想自己这段日子,由于不能自律,倒是让酒色伤了身子,现在在这儿听课,就身体不适,总是感觉到坐立不安!

  虽然严世蕃听懂了钱二本说的这番话,但是在场的那些生意人并不能听得进去,什么修身,什么忧民,什么为国,他们哪能考虑到这么多?做生意的人,主要是考虑的是进货成本,售出的价格,得到的收益,每天盘算这些,都占了大量的时间,还有什么空闲去考虑“存天理、遏人欲呢!”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