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章 工举天下_奄遗在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当官不感兴趣,每次都避而不见,最终逃得远远的,遁离了尘世。

  秦邦想,被动去寻找而人家又不想入仕,真是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不如开工科而设举,自然那些对之乎者也不在行的,而手巧灵活的,又愿意做一份事情的,则必然踊跃报名。

  工举选拔必须性别不限,像宋末的黄道婆,为什么出现的非常少,而且技术也没有传承,因为没有官方的认定和推广,她的纺织技术专家的称号,只是民间的认定,然后又被写地摊文学的写手记录了下来,物以稀为贵,后来亦被收录在官方的记载之中。

  我华夏国的工科总是断代,是因为没有人去传承,没人传承的原因是生计艰难,我发明了纺车,你给我十两银子。以后别人生产买卖,就和我没关系了,那我的发明则是给人做了嫁衣。

  秦邦想,这就是后世的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吧,虽然发明人没有一官半职,但你买卖我的专利产品,只要专利失效日期还未到,你每卖一件都得给我钱。若是你想一次性买断,那么买断的钱也够发明人活一辈子了。

  但现在和古人讲知识产权,很难讲得通,而且老百姓也不会相信,就是当今讲知识产权,也是空中楼阁,骗设计的,骗文稿的,骗创意的人实在太多了,根本不讲武德。就像现在写个网络小说,你发在签约站点,但其他你不知道的乱七八糟的站点也在同步更新,这种无收益的搞法,让人没有写下去的动力。

  当今往往原创设计的主力都不是来自于民间,而是来自于科学院和高校,这些发明人有组织有信仰有保障,不用担心三十五岁之后被资本家赶走,一心扑在科研上的动力则是源源不断的。

  那么在大明国设置工举选拔,就是承诺给这些能工巧匠终生保障,养你们一辈子,你们就学陶弘义的祖先一样吧,明朝先祖养了几个爱发明的人,他们为了科学献身,为了发明载人航天火箭,把自己捆绑在数百个火箭筒上,点燃了巨大的火龙,飞上了数万米高空,然后壮烈牺牲。

  若是工举考试能开,两年后,陶弘义带的学堂班就可以参加考试了,这样就不用全体学生自谋生路了,一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让有名无实的工部能真正做大做强。

  如今的工部只是搞些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桥筑堤造皇家园林等,这样的工部和西洋人比,不堪一击。

  秦邦翻看了下明朝六部机构,具体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如下:

  吏部: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往往由大学士兼任,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简言之,负责组织人事。

  户部:户部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

  礼部:礼部掌管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

  刑部:刑部掌管天下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

  工部:工部掌管全国重大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

  此六部均未提及科技发明,这是农耕国家的一大弊端,如果没有外患,农耕足以让老百姓生活满意,逍遥自在。若是遇上天灾人祸,则往往又是不可逆转的大难。

  郑和下西洋的舰船不比达卡牛和费尔北德斯设计的差,但后人却再也造不出,实在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情。

  但是要把工业发展起来,又必须得到税收的支持,而农业税已经到了收无可收的地步了,故税改则迫在眉睫了,有了税源后,再开工举,则此事可以为继,否则又是半途而废。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