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五章 唐王(1)_大宋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吾儿,是要做尧舜的,怎能做这等事情?”

  赵昕听着,心里面叹息了一声。

  他的父亲,缺点毛病一大堆。

  但对百姓,那是真的好!

  就像现在,沿边战事焦着,数不清的资金与财富,流水一样的花了出去。

  但,天下百姓的两税,却一分未增,反而若有地方遭灾,常平仓立刻就会放粮。

  就像前年,益州路和利路,大旱饥荒,流民百万。

  赵祯派韩琦前去安抚、安顿,左藏和三司出缗钱数百万贯,终于将流民全部安置完成,没有出一点乱子!

  既然农民没有吃亏,那就一定有人吃亏了。

  吃亏的人是谁?

  答案是皇帝自己!

  最近几年,三司本来岁入可达数百万贯的盐、茶之利,全部贴进了沿边和益州路的赈灾事务。

  不止如此,左藏还搭进了许多积蓄。

  这种事情,或许在后世司空见惯。

  但翻遍整个封建王朝史,几个君王能做到?

  须知,皇帝是家天下。

  天性凉薄、寡恩,是出了名的铁公鸡。

  想从皇帝兜里掏钱,给百姓买单?

  整个封建史,上下两千多年,能有几个?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官家的性格和脾气,大宋王朝的社会文化与经济,才会迅速的繁荣起来。

  仁宗一朝,所出的大文豪、正治家的数量,几乎占到了整个北宋王朝的大半!

  唐宋八大家,有六个是在其治下出现的!

  想到这里,赵昕也是一叹,便依偎到自己父亲怀中,轻声道:“阿耶,您太伟大了!”

  赵祯听着,苦笑起来:“伟大什么啊……”

  “二郎以后,可不能学阿耶……”

  “像阿耶这样的君王,恐怕难成大事……”

  自己对自己是最清楚的。

  特别是,当他病倒下来的时候,头脑和思路是最清晰、客观的。

  因为,他不得不去考虑,最糟糕的情况。

  只是……

  抱着爱子,赵祯看着爱子稚嫩的脸蛋,可爱的神色,便告诉自己:“朕,还不能倒下去!”

  儿子还小,才两岁!

  生母又生性胆小、怯懦。

  曹皇后虽然素来刚毅有果决,但也才二十来岁,是没有能力像刘太后一样,将小皇子照顾好、抚养好的。

  更没有底气和手腕,去压服那些精明无比的宰臣,狡猾如狐的外戚、三衙功臣。

  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一旦他有什么事情,辽人、元昊等各种外来威胁、讹诈。

  想到这里,赵祯就后悔了。

  “朕真是太大意了……”

  “往后,绝不能再这样放浪形骸,无所顾忌!”

  他必须撑下去,活下去。

  必须撑到儿子长大,有足够的威望与班底,来执掌国家,来行驶权力。

  但当下,必须做好所有准备,安排好一切事情。

  想到这里,赵祯就问着在床榻旁的曹皇后:“皇后,首相与枢府的大臣,什么时候来?”

  曹皇后一直在旁边低着头抽泣,听到赵祯的话,她连忙擦掉眼泪,故作镇定的答道:“回禀官家,臣妾已经派人去知会了,应该很快就能到了吧?”

  “等宰臣们来,先招翰林学士判审官院曾公亮进来……”赵祯看着床榻上方的帘子,强忍着身体的虚弱,用着微弱但有力的声音说道。

  曹皇后抬起头来,看着赵祯,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在为最糟糕的情况做打算了。!--over--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