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多方因素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消息刚刚传出,就有新闻媒体预测,英国绝对不会向阿根廷宣战,但是所有新闻媒体都认为,乔治不会比当年的撒切尔夫人差,肯定会采取极为强硬的立场与态度,以最快的速度宣布出兵马岛。

  毫无疑问,乔治的表现让新闻媒体大失所望。

  英国首相的态度并不强硬,甚至没有直接提到出兵的事情。虽然英国国防部随后就宣布进行军事动员,成立特遣舰队,组建突击部队,向阿森松岛部署作战飞机,派遣潜艇前往马岛海域等等措施,但是在所有新闻媒体看来,英国国防部的举措是“务实行动。”而不是英国的基本政策。据此,各大新闻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的时候都提到,英国首相的温和表现将对收复福克兰群岛的作战行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乔治来说,4月力日肯定是最为漫长的一天。

  到达下议院前,国防部发来的最新消息让他不得不改变安排。提前抵达福克兰群岛海域的锨“快速”级攻击潜艇已经与阿根廷海军交战,并且在战斗中击沉了搬阿根廷海军的电动潜艇。更重要的是,出现在交战海域的不仅仅有交战双方的潜艇,还有数艘身份不明的潜艇。因为对方的静音性能非常出色,所以只能断定那是几艘非常先进的潜艇。国防部已经联系了五角大楼,美国海军并未向交战海域派遣潜艇。也就是说,出现在交战海域的那几艘潜艇很有可能来自共和国。

  正是如此,乔治才紧急联系了下议院议长与各党派党魁,要求举行闭门会议。

  闭门会议中讨论的主要话题不是要不要出兵马岛,因为在出兵问题上,内阁与议会的意见完全一致,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出兵。虽然议会在宣战问题上持保留态度,但是却坚持认为应该用强硬态度表明英国的立场与决心。乔治的观点完全相反,在他看来,现在的国际局势与半个多世纪前截然不同,这场冲突也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战争完全不一样,英国的六:二的是收复马岛。不应该让某此并不存在的利薪、以犬:::何价值的事情成为达到最终目的的障碍。

  争论持续了几个小时,最终以相互妥协的方式结束。

  乔治答应出兵,承诺收复马岛,议会则接受首相的要求,并不过分张扬英国立场。

  没有立即宣布消息,而是立即前往白金汉宫,不是需要争取时间搞定内部矛盾,而是乔治得与大洋对岸的布兰迫诺通气。

  回到唐宁街旧号之前,乔治与布兰迪诺通了两次热线电话。

  对于美国,英国首相只有一个奢望,那就是千万别拖英国的后腿。

  不得不说,乔治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说很了解布兰迪诺。

  马岛争端升温后,美国一直遮遮掩掩,从未表明立场,就让乔治不得不相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的“拉美政策”仍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要涉及到拉美国家,美国就会犹豫不决。不管乔治是否承认。他必须接受事实,即只要共和国没有出兵干预,美国就不会在马岛冲突中公开支持英国。

  搞清楚这个情况后,乔治就不再对美国抱希卑。

  当然,乔治不会忽略美国的影响。说白了,对英国来说,稳住美国比稳住共和国还要重要。

  站在乔治的立场上,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不会做蠢事。

  阿根廷不是巴基斯坦,南大西洋也不是印度次大陆。

  虽然共和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陆军、以及足以跟美国媲美的空中力量,但是连共和国军人都承认,名义上世界第二的共和国海军比美国海军差得太远了。以规模来看,共和国海军仅有美国海军的一半。以独立作战能力来看,共和国海军刚刚迈入“全球海军”的行列,而早在四只前,美国海军就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海军了。

  共和国要想插手南大西洋,只能靠海军。

  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共和国就得老老实实的呆在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

  由此可见,哪怕阿根廷再次战败,只要英国不派兵入侵阿根廷本土,共和国就不会插手马岛争端。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