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再次遭遇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供及时可靠的火力支援。

  当然,对火力支援战术影响最大的,还是进攻战术。

  仍然拿前期火力准备来说,在部队发起进攻前,对敌防御阵地进行炮火打击的主要目的不是杀伤多少敌人、也不是摧毁多少武器装备,因为从理论上讲,对构筑完善的防御阵地上的敌人进行火力打击,效率肯定非常低,无法发挥火力打击的威力。而在进攻作战中。更容易受到火力打击的不是躲在防御工事里的守军,而是暴露在外的进攻部队。由此可见,前期火力打击的目的是压制敌人、特别是敌人的火力打击部队。阻止敌人利用防御设施,为进攻部队创造突破敌防御阵地的机会。从此出发,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炮兵会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无休止的追求射程了。说得直接一点,因为进攻部队在炮兵的前面,而炮兵的任务是压制敌人的炮兵,让敌人的炮兵无法对己方进攻部队构成威胁,所以炮兵的射程肯定要比敌人的炮兵更远一些,不然无法完成作战任务。问题是。在现代化战争中,压制敌人的不仅仅是炮兵,而且进攻部队在突破敌人防线的时候,不见得会遭到敌人的火力打击。比如在以低空突击的方式发起进攻的时候,进攻部队就不会进入敌人火力打击范围,也就不会遭到敌人的火力打击,自然不需要对敌人的防御阵地进行火力压制,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前期火力准备。如果为了震撼敌人,或者说打击敌人的士气,或者说让敌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前期火力准备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换个角度看,现代化战争中的前期火力准备与四多年前,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前期火力准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事实上,就连进攻与防御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现代化战争中就没有明确的战线,而且防御阵地的深度不再是几千米、几十千米,而是几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某些特殊情况下。整个战场都是守军的防御阵地。如此一来,前期火力准备不再是针对战线附近的火力打击,而是在进攻开始前,对进攻目的地、即需要占领的地区所进行的重点清除式的火力打击。当然。如同前面提到的,某些时候也可以用故意炮击敌人防线后方某一区域的方式来干扰敌人的防御部署。

  总幕言之,现代化战争中,前期火力准备的覆盖范围扩大了许多,某些时候甚至是最有效的欺骗手段。

  在南方战线的进攻行动中,共和再陆军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小时的前期火力准备中,参战的个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全数出动。以最高的热情将成千上万的炮弹投向数百千米外的俄军防御阵地。事实上,在前期火力准备中遭到炮击的俄军目标里面,只有2成与支援进攻有关,其他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