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针对性_国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以任何方式战胜中国陆军。

  敌人的评价往最能说明问题。

  半岛战争中,装甲兵与炮兵是克敌制胜的支柱力量却不是关键力量。

  在战后总结时,总参谋部不得不承认,陆军的关键力量反而不是装甲兵与炮兵,而是之前不受重视的3个兵种,即快速反应部队、陆军航空兵与空降兵。为了证明这一点,项铤辉让裴承毅前往上海,利用国家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模拟在没有快速反应部队、陆军航空兵与空降兵的情况下,由装甲兵与炮兵主导的半岛战争。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按照传统方式打半岛战争,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赢得最后胜利。

  按照半岛战争期间的情况,别说打上半年,哪怕打上月,情况都会出现重大转变。

  事实上,这3种部队在半岛战争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最为突出。

  快速反应部队拥有无与伦比的战略机动性与突击能力,但是离开公路就寸步难行。第三次战役与第四次战役中,77军数次因为无法在公路上机动,导致作战行动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名义上,快速反应部队属于“装甲兵”,实际上快速反应部队最多算得上是“准装甲兵”,其装甲实力非常有限。快速突击作战中,快速反应部队能够依靠强大的机动能力克服装甲薄弱带来的问题;阵地进攻战中,往往因为缺乏装甲实力不得不裹足不前。快速反应部队缺乏足够强大的火力,进攻持续性得到保障,需要其他部队予以支援与配合。总体而言,受到这些问题的限制,快速反应部队独立作战能力非常糟糕,在大规模作战行动中必须与其他部队联合行动。

  陆军航空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作战半径较短,大范围运动时需要充足后勤保障;二是火力缺乏压制性与毁灭性,无法替代航空兵与炮兵;三是反应速度过慢,前线部队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