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一章 最长一夜(五)_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让农民成为伞兵?这个笑话在酒井什一看来十分好笑,显然,酒井什一对于中队的印象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还停留在1937年。

  在黎明破晓之前,激战了夜的英帕尔终于回归了平和,盟军突然而猛烈的轰炸后,由中国远征军特种作战旅所实施的空降可以说是给予了日军守备部队当头棒喝,几近全歼日军警备部队,然而战斗却并未由张哲铭意愿中那样早早结束,反而清剿残敌的战斗却比攻坚更加残酷和激烈。

  在帕尔损失最惨重地不是日军英帕尔地守备部队。而是两个超过百人地军官轮修团和一个超过三百人地士官轮休团。这些人都是日军地基础战斗骨头力量。大都担任小队长、中队长等一线作战指挥职务。抵抗最为激烈地恰恰就是这批人。

  于这意外强烈地抵抗。张哲铭在搞清对方身份后可谓是兴奋不已。随随便便打死一个小鬼子都等于是消灭了日本人一个班啊!这些基层军官加上曹长、伍长几乎就等于是日军主要战斗力地一多半。消灭这500多人对于日军地震撼和损失甚至比歼灭日军二个联队还要巨大。

  竟管这些前来休息放松地日军军官和士官缺乏必备地武器弹药。但是他们依然忠实地履行了自己地责任。战斗到了最后。在他们最后顽抗地小教堂中。三百多具纵横交错地尸体成为了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地最后见证。

  敌人地鲜血即是吾等荣耀!中国士兵们挺着刺刀踩在那些依然冒着青烟地尸体上在寻找可能存在地生

  对于敌人。这些被民族大义理论武装起来地中国士一毫地怜悯。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与英帕尔联系地中断让山下奉文产生了一种十分不好地预感。于是他再次催促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加快行军。英帕尔是挡在缅甸与印度之间地重要缓冲。在加尔各答尚未攻陷之前。这个缓冲存在地意义自然非凡。

  对于加尔各答的进攻山下奉文还在等待前线不断传来的消息,站在勒比高地上遥望加尔各答的山下奉文一时间感慨万千,为了攻下这座加尔各答外围的所谓屏障,四千多名皇军忠勇的将兵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说是高地,其实所谓的高地海拔不过是个三十几米高的大土丘罢了,在占领了勒比高地之后,山下奉文才郁闷无比的发现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阵地竟然在他们的野炮射程之外?而1毫米榴弹炮的数量和所存炮弹又无法支撑起足够密度的火力覆盖,勒比高地最大的作用成为了日军将领等高观察指挥作战的平台,索幸勒比高地也在城内盟军部队的重炮火力射程之外。

  眼前的加尔各答城被激烈的爆炸和交火好似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半,山下奉文无需多看就知道显然是他的进攻部队

  请收藏:https://m.lplc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